一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与全球影响力
2014年9月11日,国家海洋局一所和中国海洋大学领导、专家来唐山湾,对5年来唐山海洋牧场海洋生态修复实验情况进行考察,现场令海洋界权威专家“震撼”,给予极大的肯定。在无比的欣慰中,张振海认为这是对自己莫大的鼓励,同时也是未来奋斗的方向。
中国海大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博导唐学玺教授,是国内研究海藻的权威专家,他欣喜地认定:这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泥沙质人工藻礁生态系统空白,对全球具有影响力”。回到海大后,他专门委托科研人员总结这一案例,将此列入中国海大教科书;专家们对以投礁为基础的生态修复范式达成共识,认为在唐山湾泥沙质海底,用投礁的形式为海洋生物建立家园,是渤海生态修复的前提和基础,极为关键和重要,可形成复制模式;国家海洋局一所副所长李培英站在船头,目睹大量鱼获移出,叹为“在其他海域极其少见”。原因在于这里的海洋生物链已经形成。通过投礁,在礁体上生长马尾藻、刚毛藻、海膜、孔石莼等“海底森林”,集聚魁蚶、石斑鱼等多样性生物。藻类生长和滤食性鱼类生存,则会减少海洋中的氮磷污染。而底栖贝类又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悬浮物及藻类,达到净化水体的功能。
2014年9月5日,为开拓津冀协同发展的新空间,天津港集团副总裁赵明奎一行来唐山海洋牧场考察学习。12月18日,该港专题调研组以《唐山海洋牧场给予我们的启示》为题,总结了可供天津港学习借鉴的基本经验:主动参与海洋生态修复配合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是企业的神圣使命,泥沙质人工藻礁生态系统填补国内行业空白是企业的创新亮点,遏制渤海环境污染、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提供休闲渔业服务促进转型升级扩大就业是企业的必由之路,探索蓝色碳汇低碳道路缓解国际减排巨大压力是企业的战略之举。在座谈会上,张振海明确表态,天津港是世界著名的大港,以建设海洋牧场为突破口加强津冀合作,唐山海洋牧场求之不得。如果需要,我们将给予谋划、设计与技术等全方位的无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