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海洋中国

养海报国彰显赤子情怀 12年“耕海”富饶海洋牧场

发布时间: 2015-01-23
放大缩小



一无分文与2.35万亩海洋牧场

2001年初春,面对媒体铺天盖地的呼吁,渤海将在20年后成为死海;毗邻曹妃甸和京唐港临海工业区,目睹填海造田的展开,洗舱水、压舱水、船用油料、生活用油的排放和泄漏事故的偶发,渤海环境的承载力日益加剧;加上周边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造成渤海近海水质退化,渤海湾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这一连串的问号与深深的忧虑,在张振海脑海里日夜萦绕,面对曾经诞生和哺育人类生命的大海,我孓然一身能够干些什么?

张振海毅然决然作出影响一生的决定:开发荒岛为海洋生态修复打基础。为此张振海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对打网岗岛这个荒无人烟、险途密布的鸟岛进行勘察。起初岛上没有供船停泊的码头,每次都要赶在退潮时涉水上岛,一干就是几天,干粮、水及设备等一切都要自备。隆冬季节海风刺骨,在岛上过夜也只有睡袋御寒,冻醒时就跑步取暖。2002年,他组建了唐山东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一无资金二无现代设备、只管民工饭和水的情况下,冒着围堤时刻被大海冲毁的危险,夜以继日拼命苦干半月。大海在平静多日以后,终于在最后一天风浪大作,张振海站在风浪撞击下瑟瑟发抖的堤上命悬一线,命令身边的司机赶快离开。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宁可自己与挡浪堤同归于尽,也要指挥码头内正在施工的挖掘机、翻斗车、推土机等尽快上岸。不然堤坝一塌,多少设备尤其是民工的生命将不可想象。就在最后一拨民工登岸之时,堤坝一端大量渗水,不一会就儿灌满了港池。张振海站在堤坝另一端,突然仰天大笑,撕裂夜空。岸上的民工被他的反常惊呆了,都以为“四哥疯了”,纷纷向他跑来。张振海双手呈天,“苍天有眼,我们成功了!”就这样,能同时停泊300艘标准渔船的码头终于建成。继而又组建了河北省第一支休闲渔业船队。随之严峻挑战接踵而至:自然条件的艰苦,险象环生;开发资金的短缺,步履维艰;社会恶势力的袭扰,夜不能寐;公司内部人员的动荡流失,令人无奈……分分秒秒都闪亮着生存极限的红色预警。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张振海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殚精竭虑,四处奔波。度过一个个难关,且习以为常。

13年,他把一年年经营所得,周而复始全部投入海洋修复基础建设,直至全家的收入倾囊而出,不惜卖掉唐山市区的房产。时至今日,很多人仍然不解他为啥把钱往大海里扔甚至不惜贷款。对于他来说,手中金钱的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有了2.35万亩海域,可以为海洋生态修复作试验田,为治理海洋环境污染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是他钟情的事业与梦想,是他人生的全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葛蕾
 
分享到:
20K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