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6日,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本土疫情爆发,海上石油最早的发源地——南海西部石油基地正处在疫情中心。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什么英雄,在疫情来临的危机时刻,为了服务职工、保障生产,履职尽责,铁肩担当、挺身而战。笔者走近他们,带您一同感受特殊时期这些可亲可敬的普通员工,感受他们用实际行动真切付出、真抓实干背后传递的海油力量。
返航的直升机群
一 、清晨6点的电话
谢沁是被一阵急促的铃声吵醒的——婉转、悠扬的系统铃声,是爸爸的。身侧的被子被掀开,随后是拖鞋相撞的声音。谢沁听到妈妈嘟囔了一句:“不是要这个时候回单位吧?”两秒之后,就听到爸爸沉稳地回复,“好的,我马上回去。”
这里是中国海油南海西部石油基地。5月8日的清晨6点,本土疫情笼罩下的港城,天还未破晓,谢沁家里却已经灯火通明。“官渡冷链仓爆发疫情了,你还回单位?如果桥封了,回都回不来!”谢沁听妈妈这么说。
“工期紧,没办法。我还是得去看看。”爸爸说完就出了门。
在惊涛骇浪中乘拖轮转战于各个平台
如果不堵车,1个小时后,谢沁的爸爸谢树军将抵达十多公里外的厂区,那里有爸爸驻厂留守的同事,谢沁听说,他们在加班赶项目工期,爸爸会和大家一起。
在谢沁的记忆里,这是爸爸第一次这么早出门。
“我不愿意爸爸回去上班。”谢沁的语气有些复杂。尽管疫情还未大规模席卷各地,但随着感染数据不断攀升,口罩、防护服开始成为微博常驻热搜词,身处疫情中心区外的人都隐隐焦躁起来。
高悬于顶的病毒阴影,让谢沁开始有些信息敏感。“每天睁眼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微博刷疫情数据。”疫情新闻接连不断,谢沁的心情在安定和焦虑之间往复,如同弹珠。
爸爸为什么要在这么危险的时候回厂?那里可是疫区!谢沁不明白。
海是辽阔,平台是孤独
与谢沁不同的是,才上二年级的周宇暗暗希望爸爸上班。
“爸爸对我太凶了,如果他在家,肯定要盯着我上网课。”调皮的男孩子,总期盼着“山中无老虎,猴子当大王”。
周宇的爸爸周辉也要驻厂了。他带好换洗的衣服,还把行军床带上了。后来证明,他是对的,这一进厂,就是将近二十天不能回家。
疫情管控很快加码。桥封了、路封了,周辉单位装备技术湛江分公司机电作业部,也实行封控,他回不了家。
生产协调、调度、采办员都到了,连差两年就退休的苏新南苏工也搬着马扎床来了,周辉不免有些意外。
“别看了,能出海的都出海了,而且估计他们要等疫情过了才能回来。我这老头也要出力啊。”苏工话不多。
分离器吊装前的准备
二、海上急需的材料必须运出去
大家都知道,陆地有疫情,但不能影响海上的生产。今年的生产任务特别重,文昌合并运营项目事关重大,这项目在满足中海油有限湛江分公司文昌油田群稳产任务的同时,将解脱一艘油轮应用于有限深圳分公司新油田开发,为响应集团区域资源整合生产优化理念做出贡献。项目一旦实施,合并运行将极大降低整个文昌区域油田的运营成本,起到重要的提质增效示范作用。
但项目实施太不顺利了。年初是上海、深圳,现在湛江又爆发本土疫情,材料无法到货,人员无法落实。
急需方案、急需大量特种装备、急需各种设备材料、急需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
在疫情中心的湛江市坡头区,人出不去,物料进不来。但海上的“深海一号”适应性改造项目、文昌电力组网项目都急需施工。这支伴随着海洋石油一起成长起来的队伍,当然知道这里面的紧迫。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安全要守住。在抗疫保产的艰难时期,一支支党员突击队悄然而生。几个作业部都是副经理作为驻厂保产的核心,他们统筹协调抗疫物资、现场规划隔离区域、组织解决生活区域各类棘手问题。厂内很多同志负责搬运、筹备出海物资。
抢时间斗风浪
项目推进的过程中,硝烟、暗礁如影随形。有些材料在坡头,疫情的中心。各条村都自己进行了封闭,车辆无法通行。公司领导层急得无法安眠,一次次视频会议、一次次电话沟通。非常时期非常事,这群海油人,又拿出啃硬骨头的劲儿——找地方领导沟通、找防疫中心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进行核酸测试、电话联系厂家发货……多方努力,晚上九点多,司机冒着不能回家的风险把管材运进了厂区,白天已经劳累了一天的周辉、徐文昭、苏新南等人,又积极投入到搬运工作中。
苏新南再过几年就退休了。第一天进厂,他只睡了三个小时。白天困得不行时他就在忙碌的间隙靠在厂区的椅子上小憩一会。公司叉车搬运组人手不够,他主动放弃休息开起了叉车。年轻人在他的感召下,个个都自告奋勇,当遇到叉车手臂无法企及的物资,更是肩扛臂拉。
物资、材料按规格型号分箱装好,准备装船出海时,天已蒙蒙亮,大家才发现,厂区不具备洗澡的条件,已结盐巴的工衣已经变硬了。
“顾不上,吃饭、洗澡、睡觉这些的,等闲下来才想得起,干起活来谁想得起这个?”武晨法淡淡地说。他是新来不到两年的大学生,疫情爆发就在社区做志愿者协助大规模核酸检查,因长期穿着防护服汗水渗浸,双腿皮肤感染已经溃烂。但当单位打响抗疫保产攻坚战时,他又来了!
人在大海中是多么渺小
三、海上所需的设备必须造出来
分离器必须赶在六月份出海,但材料到四月底都没办法到货。五月初材料好不容易陆续回厂,5月6日湛江本土疫情爆发,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夏季台风说来就来!
设备安装是项目最为关键的一环,它对天气的要求极其严苛,只能在浪高1米以下的海况环境中作业。7、8月份南海台风频发,本想赶在台风来临前的窗口期大干,无奈疫情就在家门口。陆地有疫情,海上生产是不停的。还是得抓紧时间施工。大家知道,项目延期,对于油田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
现实比较残酷,因为疫情严重,坡头区已经被切断了和其它地方的联系,厂区离被封控的家属楼不足百米,进厂就意味着解封前再也出不去了。设施改造作业部在群里说明了情况,设计经理李春祥来了,建造经理卢敏时来了,结构组对的工人们也纷纷加入其中!
白天大家憋着一股劲,谈方案、赶进度,和正常上班差不了多少。但到了晚上,没有地方洗澡,蚊子成群嗡嗡乱飞,即便是劳保衣服、安全帽把皮肤都包得严实,蚊子还是隔着工衣咬,随便抬手一拍,就能拍死好几个。
夜幕降临,转战下一个平台
任务重,条件艰苦,隔离在厂里更让人感觉孤苦,这个时候领导艺术显得尤其重要。
“每当我们工作上有过不去的坎、有突破、家里有情绪,领导们总以恰当的方式给我们鼓励,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太奇怪了!”驻厂奋战15天的项目经理谢焕群翻阅着公司领导给他发的每一条微信,心有感触。
简短的讯息在员工中加油鼓劲的作用很明显。一位安全监督这样描述这种激动:“在烈日下,在狭窄的工房中,十多天无法回家,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数字一天天增多,而且就在自己的城市,家人担心我,我更担心家里的人。施工开展不顺利,生活条件恶劣,大家的情绪都容易低落。突然听到领导打来的问候电话,我心头一热。领导们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坚守岗位的工人们!”
问候、关怀让驻厂的员工感受到强大的动力,两三天后,大家觉得反正晚上没有别的事,与其闲着拍蚊子,不如干点活。自觉加班的人越来越多,焊花点亮寂静的厂区,夜了,不能再敲敲打打影响周边的群众休息,咱就干焊接的活。40年合资、奋斗、壮大的历程,让即便是最普通的海油员工,也有着时刻想着他人的素质。这在艰难困苦的日子,在雾气弥漫的疫情笼罩下,犹如一束光,让人看到了希望!
就是这群人,让进度反倒赶超了计划,最终,分离器提前三天完成了陆地制造工作。
文昌油田作业区日常
四、远在海上的日子
在海上找油本来就是险中求胜的事:台风虐袭、海况复杂、平台倾覆、船舶失事、原油泄露……有比陆地更大的风险,如高悬在海油人头上的一把刀。传染性极强的新冠病毒,对于犹如密封孤岛的一座座平台来说,更是凶猛异常。基于此,28天的倒班制度紧急调整,陆地上的人需隔离14天,核酸正常才能上平台,为了海上的正常生产,有些员工在平台超过56天!
长时间漂泊在海上,人容易焦虑、抑郁,集团派来了心理医生。
装备技术公司的员工不能倒班,为了赶工期,他们在文昌作业区实行小循环,在南海西部海域实行大循环。也就是,工人们在其中一个平台完成其中一个工序,立即奔往下一个平台,而不是和往常一样,到陆地海休等待新的项目开工再出海。
分离器吊装前挂钩
几十个日日夜夜坚守,大家都由6个小时的倒班换成了12个小时,甚至有的时候17个小时。文昌几个平台同时开工,工序重叠的时候,平台一下子两百多号人,没有床,就打地铺,甚至累了直接躺在甲板上。钢板冰冷硌身还在其次,轮机的轰鸣声、切割机尖锐的噪声、绞车发动和备用电机开动,戴着耳塞也声声刺耳,累了一天又睡不好觉真是难受!
更加难受的是坐着拖轮转战于各个平台。在文昌13-2完成管线铺设已经是深夜十点,连夜坐上拖轮赶赴文昌13-6。身体已经极度疲累,天公还不作美,拖轮启程不久就大浪翻涌。船上的人们随着海浪东歪西倒,刚入肚不久的宵夜也吐了出来。就这样奔波与劳累,第二天八点,各个岗位又站满了人。
被感染数字还在增加,疫情还在继续,周宇开始天天盼着爸爸回来。深夜,谢树军接到女儿的微信——爸爸,我们只能呆在家里,保护好自己。而你们都换上战甲,逆行而上。每个人都要坚守自己的岗位。我会好好学习的,请爸爸放心!
驻厂抢修泥浆泵
周辉放不下对儿子的牵挂,但他又感到自己是如此幸运,因为自己毕竟在陆地,有兄弟和自己并肩作战。他知道,有些同事,是一人在独腿平台上坚守。如果是自己,三十多天一个人独自在海上生产生活,又是怎样一番滋味?他不敢去想。
又是出海时,海是旧浪,文昌已常新!新旧文昌合为一体,解脱后的奋进号将“远嫁”南海东部发挥新的价值。电力组网改造后的文昌油田引入风电,海上采油将迎来更多的绿能;新增巡检机器人将智能油田推向一个新高度……这些,最基层的海油人或许知道,但又或许不懂,他们是平台、甲板上,油污满身又满头大汗的群体,他们与巨大的机械为伴,与怒吼的海浪搏斗;他们沉默不语,但他们携手奋斗、他们辛劳牺牲……
从吊笼下平台
这就是疫情下的海油,它是转动的钻头,忙碌的加气枪,轰鸣的大装置,流动的油气流;它又是一双双被汗水浸透的工鞋,一条条家里人关注的微信,一个个拨出去无法应答的号码,一个个家庭女人和孩子的等待。它是如此心酸又如此浪漫,如此平凡又如此光荣。
南海西部,这片海上石油的起源地,重上一千万方,是多少人的期许?即使是疫情,也不能阻挡海油人坚守的信念。尽己所能,坚守岗位,海洋强国的征程中,有你,有他!
大海证明!
(谢沁、周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