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开

时间:2022-10-25 10:31:09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崔舰亭 吴晓伟 李福起 丨 责任编辑:孙玥

“37°XX.XXX′N、121°XX.XXX′E,这就是耕海一号永远的家,这朵“海上花”终于开了,再次感谢海洋石油船舶中心的将士们”。5月26日凌晨1点30分,耕海一号在完成拖航精就位后,项目负责人紧紧抓住了船舶中心航海首席专家李大炜的手。

17个小时的连续作业,所有的疲惫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三名船舶拖航指挥,胜利242船16名在船船员都为这一刻感到骄傲,因为平台被誉为烟台海上新地标。

平台采用钢结构坐底式结构,由3个大小相同的直径40米圆形子网箱旋转组合而成,构成直径80米的“海上花”概念,每朵“花瓣”养殖体积约10000立方米,总养殖体积30000立方米。到了夜间,全面开启灯光的“耕海1号”犹如海上明珠一样在黄海璀璨绽放,将成为城市新景观,与靓丽的海岸线呼应。

“从得到消息,我们就持续跟踪市场,耕海一号平台的精就位的意义在于既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又助力地方经济建设,还为我们百日攻坚创效增砖添瓦,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中心副经理刘鹏说。

接到项目后,海洋石油船舶中心成立了项目小组,该平台尚属国内首座,不规则形状,拖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施工的关键在于15个小时的压载,平台要一动不动的保持在原地,他们把拖航方案细化到极致。

“再细也不为过,这次拖航必须要万无一失,航线要经过养殖区,就位位置位于海岸线附近,把能考虑的因素都要考虑进去”。中心经理张久安对拖航小组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拖航小组不光把甲方的要求做好了应急预案,而且还不断的给自己提出更深的问题,因为身经百战的他们知道,海上施工永远要比方案难度大的多。

李大炜、苏先锋、尹桂波三名拖航指挥于5月25日早晨7点30分登上耕海一号,并迅速各自进入各自岗位,进行指挥。

“主拖轮带1号和2号缆桩、胜利242带右后缆桩、起拖时用百分之十的负荷离港……”在指挥的命令下平台于上午九时缓慢离开来福士船厂。

距离目的地6海里,平日里一个半小时就可以行驶到,这次他们把时间放到了3个小时,3000多吨的平台在拖轮的指引下缓慢的前行。

经过养殖区,船舶在于中午12点抵达规定海域,接下来的工作调整方位,平台压载。

平台需要注水压载才能坐底,时间预估大约15个小时,如何在15个小时内让平台停在既定方位,这是考验拖航小组的关键时刻。

主拖轮和平台首相一致,并在规定点进行抛锚,因为海底有大量的光缆,光缆关乎整个烟台市的信息传送,不能有半点闪失。

胜利242则需要不断调整航向,把被海流移动的平台及时的拖拽回来。

一个小时,压载水量没有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六台泵开始同时工作,拖航指挥苏先锋知道,他们要和潮汐抢时间。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一直到晚上19点,平台角度在20度之间偏移,拖轮按照指令时刻调整方位。

“李总、苏指挥、尹指挥你们先吃点东西垫吧一点”。船厂的员工将冒着热气的方便面送到了他们面前,三个人只是答应了一声,眼睛一直盯着定位屏幕。

按照时间,晚上20点30分平台可能触底,他们要在平台触底前让平台的首向置于120度的方位,这是甲方的要求。

“触底后,平台方位如果达不到要求,我们调整起来将会难上加难,”苏先锋说。

22点,平台触底,压载达到要求,方位120度,此时拖航小组已经连续工作了13个小时,方便面也已经涨的失去了应有的“劲道”。

他们手捧着面,眼睛却一直盯着屏幕,平台这时候要进行最后的定位插桩。

26日凌晨1点,耕海一号平台稳稳的落在预定位置,灯光测试也在瞬间点亮,拖航指挥小组登上返航的船,因为下一座平台的移就位工作已经定在了12个小时后。

“这朵“海上花”在灯光的映衬下是很漂亮,如果有时间、有机会我们带着家人一定再回来看看”。苏先锋对尹桂波说。

“耕海1号”将不仅为港城烟台增加一个“海上看烟台”的地标式休闲海洋文旅项目,还将以“蓝色粮仓+蓝色文旅”的模式为烟台市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丰富新业态,这势必也是胜利船舶人的骄傲,因为是他们把这朵花“种”在了这片海上。

海洋牧场是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海洋石油船舶中心完成烟台、青岛海域“国鲍”、“经海”等海洋牧场平台精就位作业20余座,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贡献胜利船舶力量。

(海洋石油船舶中心 崔舰亭 吴晓伟 李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