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南征北战、劈波斩浪来形容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并不为过。作为一名“80后”,他已经有十几次出征南北极的经历。他随船航行近40万海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成为首任“雪龙2”号船长。
习惯于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的他,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还是难掩激动之情。现场聆听总书记报告,科技创新是他最为关注的,而报告中涉及海洋的内容,令他心情尤其振奋。
回顾这些年我国极地工作取得的成就,赵炎平感到十分自豪:“这些年,我国极地工作实现了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从极地装备看,2019年10月15日,‘雪龙2’号从深圳启程首航南极,与‘雪龙’号一起展开‘双龙探极’,开启了中国极地考察新格局。这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中型破冰船,推动了我国极地科考破冰船在设计、建造、规范设备配套等方面整体能力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极地装备体系和后续重型破冰船的研制打下扎实基础。”
从极地科考看,我国多次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系统性的专项调查,取得了多方面成果。赵炎平介绍说:“我们还采购了第一架固定翼飞机,开展了大面积的航空科学观测,使我国极地航空调查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作为世界上少数能在极地独立开展考察并建立科考站的国家,中国自1984年首次踏足南极起,用三十多年时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极地立体监测体系,形成海陆空立体化格局,打造出“两船六站一基地”(两艘极地科考船、六座极地科考站、一座国内基地)的极地考察保障格局,科学探测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
成绩的背后是一线科考队员们的坚守。科考船的船员们经受着大风浪、冰山、极地低温环境的考验,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
“南极精神!”赵炎平坚定地说,“‘爱国、求实、创新、拼搏’是支撑我们面对挑战的精神支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国家的考察任务永远是第一位。人在船在,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南极精神都会给我们激励和指引。”
踏上新征程,赵炎平认为,我国极地工作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虽然极地科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因为我们起步晚,有些关键核心技术还存在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赵炎平说:“极地工作也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研究的引领力和影响力。”
赵炎平对未来的极地工作充满信心:“南北极考察虽然艰苦,但是背后有强大的祖国支持,没什么可以难倒我们。大家怀着对极地工作的热爱相聚在一起,以船为家,在自强自立的信念支撑下,我们一定可以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