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邑位于莱州湾畔,海水深度适宜,风力资源丰富。在一块块盐田的环绕中,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的陆上集控中心雏形已现;在距离海岸线10多公里的海面上,海上升压站已经完工,海上风机已安装37台。
“这个示范项目是山东省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试验示范项目,10月底实现首批机组并网发电,年底实现全容量30万千瓦并网发电。”昌邑三峡海上风电项目工程管理部经理曹锦超说,项目建成投运后,年可发电9.4亿千瓦时,可替代标煤约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9万吨。
在昌邑下营镇盐碱滩涂上,一排排光伏面板在水面上整齐排列,颇为壮观。这个100MW“渔光互补”项目租用废弃盐田和废弃海参养殖池进行建设,实现了“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一地两用”效果,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1.4亿千瓦时。
目前,中国华电、中国华能、三峡新能源、国华能源等一批“国字号”“央字头”企业“抢滩”昌邑北部盐碱滩,形成了风电、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多业态发展格局。这既源于昌邑拥有广袤的滩涂和充足的风能等自然禀赋,更得益于当地一流的营商环境。
昌邑创建“邑心为企”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品牌,在审批环节,对重大重点项目,实行帮代办服务人员上门服务代跑腿、审批人员上门审批倒跑腿、全流程网上在线审批零跑腿。在建设环节,实行“领导包靠、专班跟进、联席会议、一线攻坚、定期调度、督查通报”六项机制,以“店小二”精神为项目建设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一对一精准服务。
昌邑统筹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发展,依托先进制造业优势,加快风力发电核心设备系列配套,促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集聚集约发展。
昌邑市还瞄准新能源“微笑曲线”两端,在新能源终端产品上发力。“我们研发的空气源热泵拥有多项专利,能效转化率是空调的3倍,为农村清洁取暖提供解决方案。”山东亿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立民说。
目前,昌邑市新能源企业已发展至170余家,构建起装备制造、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绿色应用为一体的新能源产业体系,构筑了从“用”到“造”的全链条产业优势。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