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建军介绍了青岛打造“六个城市”的总体情况。他表示,在“一二三四六十”体系中,“一个总目标”是今后五年青岛发展的战略指引;“两个城市愿景”“三个新突破”“四个发展导向”是从不同角度对总目标的分解;“六个城市”是落实总目标的“四梁八柱”,是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使命、新内涵、新路径。
刘建军介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打造“六个城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6个专班,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市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各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各个专班组长。坚持规划引领、细化思路举措,编制了《关于聚力打造“六个城市” 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打造“六个城市”作出总体部署;制定了打造各个“城市”的《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分别明确了目标任务;同时,坚持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确保落地见效。
在《五年规划》中,文件明确了“五个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在《三年行动方案》中,文件针对“五个中心”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按照项目化、清单化要求,研究提出了未来三年重点推进的“十大工程”: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海洋人才引进培养工程、海洋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海洋新兴产业壮大工程、海洋传统产业提升工程、数字海洋建设工程、航运贸易金融创新工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海洋国际合作工程。可以说,《五年规划》是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总纲,《三年行动方案》是进一步细化后的发展部署。
发布会详细介绍了“五个中心”和“十大工程”建设。
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青岛将通过实施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海洋人才引进培养工程,着力加强海洋重大科研平台建设、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能力和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例如,支持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重大科研平台加快发展,加强极地科考、深远海探测、载人潜器等海洋基础研究,实施透明海洋与气候变化、蓝色生命与生物资源开发、海底发现与战略性矿产资源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支持企业牵头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
加快建设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青岛将通过实施海洋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海洋新兴产业壮大工程、海洋传统产业提升工程,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着力培育深远海未来产业。通过高水平建设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建设国内一流的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基地、深入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以及提升深海油气、海底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等领域技术储备和装备保障能力等措施,实现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矿业等产业突破发展。
加快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青岛将通过实施数字海洋建设工程、航运贸易金融创新工程,着力推动港口提质增效、加快智慧港口建设和提升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功能。通过健全现代化港口设施,完善董家口港铁路集疏运体系,拓展海铁联运服务网络,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通过加快国际邮轮港区开发建设,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通过推进港口建设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港口智慧大脑,全力推动港口数字化转型。通过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聚集高端金融要素,加速集聚海事服务机构,提升金融服务海洋产业能力,发展船舶管理、气象导航、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青岛将通过实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着力建设绿色生态海岸带、增强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能力、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和防灾减灾能力。通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打造一批美丽海湾。加快推动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筹建落地,探索建立海洋碳汇交易机制。提升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防控能力,加强海洋环境预警监测能力建设,提高海洋灾害应急处置水平。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青岛将通过实施海洋国际合作工程,着力打造海洋开放新高地、拓展国际海洋合作空间、搭建国际组织合作发展平台。建设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海洋开放合作平台,支持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建设运行,推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实体化,深化全球海洋科技、产业、经贸等领域务实合作。
“到2026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到33%左右,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800万标箱。”发布会上透露出了青岛市海洋发展的五年规划目标。
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青岛正牢记使命嘱托、加紧加快行动。《五年规划》刻画的“五个中心”方向明确,《三年行动方案》规划的“十大工程”可操作性强。目标清晰明确,唯有奋斗作答。将蓝图尽快转变为施工图,青岛“活力海洋之都”的城市愿景将一点点变成现实。(李勋祥)